返回列表

巴巴罗萨行动

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入侵

战略背景

1941年初,希特勒与德国高级将领们开始计划入侵苏联。尽管德国与苏联在1939年8月签订了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》,希特勒始终认为共产主义的苏联是纳粹德国的主要敌人。他相信征服苏联将为德国提供"生存空间"(Lebensraum)和丰富的资源,同时消灭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威胁。

入侵计划

这次行动的代号"巴巴罗萨"取自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。德国军事规划者制定了一项三线进攻计划:北方集团军攻打列宁格勒,中央集团军直指莫斯科,南方集团军则攻向乌克兰。德国将军部预计在冬季来临前迅速击败苏联军队,预计最多需要10至12周。

前所未有的规模

巴巴罗萨行动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事入侵。德国及其盟国共投入了约330万军队,超过3,000辆坦克,近3,000架飞机,以及约7,000门火炮,沿着长达2,900公里的前线同时发动进攻。参与行动的还包括来自罗马尼亚、匈牙利、意大利、芬兰和斯洛伐克的盟军部队。

突袭开始

1941年6月22日凌晨3:15,德军不宣而战,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。德军空军对苏联前线的66个机场实施了打击,摧毁了1,200多架苏联飞机,其中大多数还未能起飞。随后,地面部队大规模越过边境,开始了闪电战攻势。尽管斯大林此前收到多次关于德国可能入侵的情报警告,但苏军仍未做好准备。

初期的巨大胜利

入侵的前几周,德军取得了惊人的胜利。苏联边境地区防御迅速崩溃,大量苏军被围歼。到7月初,德军已经推进了数百公里,占领了白俄罗斯的明斯克、立陶宛的维尔纽斯和拉脱维亚的里加等重要城市。到7月中旬,德军中央集团军已深入苏联领土超过450公里。

基辅大会战

8月末,希特勒改变了原计划,命令中央集团军部分兵力转向南方,协助南方集团军围歼基辅地区的苏军。9月26日,这场大规模包围战结束,德军声称俘虏了超过665,000名苏军。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战术胜利,但这一决策推迟了对莫斯科的进攻,给了苏联宝贵的时间加强防御。

莫斯科之战

10月初,德军恢复了对莫斯科的进攻,代号为"台风行动"。然而,早期的秋雨将道路变成泥潭,严重阻碍了德军的机械化部队行动。此外,苏军在朱可夫元帅的指挥下加强了防御,而德军经过四个月的激战,兵力已经大大削弱。尽管困难重重,德军还是在12月初接近莫斯科,最近的前线距离克里姆林宫只有25公里。

苏军反击

12月5日,随着异常严寒的冬季来临,穿着夏装的德军面临零下30-40度的极端低温。同时,朱可夫调集了从西伯利亚调来的新鲜部队,这些部队装备了适合冬季作战的装备。苏军在莫斯科前线发动了大规模反击,将德军击退了100-250公里不等。这是德军在二战中首次大规模战略撤退。

战略目标失败

到1942年初,巴巴罗萨行动基本结束,德军未能实现任何主要战略目标。他们既没有占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,也没有摧毁苏联的军事力量。德军在这次行动中损失了约83万人,包括死亡、受伤和被俘,以及约2,700辆坦克。苏军的损失更为惨重,但苏联的战争潜力远未耗尽。

历史影响

巴巴罗萨行动被认为是二战中最关键的战役之一,也是希特勒最大的战略错误。德国低估了苏联的抵抗能力、地域广阔和严酷的气候条件。这次行动开辟了一个消耗了德国大部分军力的东线战场,最终导致了纳粹德国的失败。对苏联而言,尽管付出了巨大代价,但这次抵抗被称为"卫国战争",成为了俄罗斯历史上的重要事件。
向下滚动继续阅读
首页 帖子 卡组 二创 卡组解析 消息 我的